近日,粤港澳大湾区再添世界级文体地标 —— 位于广州南沙的大湾区体育中心正式通过竣工验收。这座总建筑面积达 46.7 万平方米的 “体育 +” 综合体,以 “赛平两用” 的创新设计、绿色低碳的建筑科技和立体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,标志着大湾区文体设施建设迈入 “功能复合化、运营智慧化” 的新纪元。

一、湾区几何中心崛起 “未来场馆”

项目坐落于万顷沙二十涌以南的珠江入海口,与深圳前海、中山马鞍岛隔海相望,占据大湾区地理核心位置。由扎哈・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袂打造,其设计灵感源自宋代珠江帆船与传统折扇:层叠式屋顶既呼应海洋文化,又通过自然通风和遮阳技术应对亚热带气候;中央拱门设计使观众可将珠江全景尽收眼底,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诗意融合。

核心建筑群包含三大场馆:6 万座综合体育场可承办国际顶级田径赛事,2 万座多功能体育馆支持篮球、演唱会等场景快速切换,4000 座游泳跳水馆配备国际标准泳池。配套建设的运动员中心、商业体及 70 公顷滨水公园,形成 “赛训商演” 一体化生态链,预计年接待观众超百万人次。

二、绿色科技破解工程难题

面对珠江口超厚淤泥地层的挑战,项目采用装配式工艺减少 9% 建材损耗,主体结构施工碳排放降低 12%。场馆群集成光伏发电系统、海绵城市技术和光导照明装置,年发电量可满足场馆 15% 的用电需求,暴雨内涝风险降低 4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从 2023 年 8 月开工到 2025 年 6 月竣工,仅用 22 个月便完成超大体量建设,刷新国内同类场馆建设速度纪录。

三、“赛平两用” 重构运营生态

项目首创 “空间弹性转换” 技术:体育场观众席可通过模块化座椅系统,在 48 小时内完成从赛事模式到演唱会模式的切换,配合可升降舞台和智能灯光系统,实现 “一场多用”。运营方华润文体已规划丰富活动矩阵:除 2025 年 11 月全运会赛事外,葡语系国家足球明星邀请赛、俄罗斯花泳队训练基地、广东四国男篮精英赛等国际活动将陆续落地,同时积极洽谈张学友、周深等巨星演唱会。

bevictor伟德APP

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为运营赋能:广州地铁 18 号线、南珠中城际与深中通道形成 “轨道 + 公路” 立体网络,南沙段城际铁路计划 2025 年 10 月建成后,从场馆到广州 CBD 仅需 30 分钟,深圳、中山等城市居民可实现 “1 小时直达”。

智慧赋能,绿色蝶变!大湾区体育中心竣工 开启 “赛平两用” 新范式

四、从地理中心到功能枢纽

作为广东省 2024 年重点工程,大湾区体育中心肩负着南沙从 “湾区几何中心” 向 “功能中心” 跃升的使命。其投用将推动 “站城一体化” 发展,激活周边 70 公顷公园的滨水经济带,预计带动区域 GDP 增长 0.8 个百分点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项目通过 “国际化赛事 + 本土文化 + 商业生态” 的融合模式,助力广州建设 “世界体育名城” 和 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”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。

随着 6 月正式交付,场馆即将启动压力测试和全流程演练,为全运会首秀做最后准备。当珠江口的灯光与深圳湾交相辉映,这座 “赛平两用” 的智慧场馆,正以 “湾区速度” 和 “中国智造”,向世界展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